中图分类法基础知识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介绍
《中图法》以前的全称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还有《中国图书馆资料分类法》(简称资料法),通过第四版修订,把《中图法》和《资料法》合二为一,通称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一 编制原则
分类法是按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的特点,对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特征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罗辑分划分和系统排列形成的类目一览表。分类法在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以科学技术和文献出版的实际为基础,将科学性、实用性、思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二,以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进行文献检索为基本功能,兼顾文献分类排架的需要。
第三,分类体系是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依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应用的原则构建的逻辑系统。
第四,标记系统的设计和标记符号的配置,要充分满足分类体系的展开和不断扩充的需要,有较好的结构、以揭示类目的等级结构,力求简明、易懂、易记、易于扩充。
第五,兼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类分文献的需要,编制不同功能、不同体裁的系列版本,为全国文献统一分类编目,实现书目数据共享创造条件。
二 基本序列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文献分类法,为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故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这种划分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看待,具有特藏的性质。此外考虑到文献本身的特点,对于一些内容庞杂,类无专属,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作为一个基本部类,置于最后。
哲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因此所它列作第二部类,排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前面,这是符合文献分类法从一般到具体的序列原则的。而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总结知识,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它们都是指导社会活动和科学活动的科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比自然科学更为密切,因此在“哲学”部类的后面,紧接序列“社会科学”,还可以保持它们三者的联系,因此在中图法中,首先反映社会科学,然后是自然科学。五大部类的序列为: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三 基本大类
在五个基本部类的基础上,形成了22个大类的知识分类框架,序列为: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四 中图法的体系结构
中图法的体系结构是一个树形结构。所有类目进行线性排列构成类目表。在这个等级列举体系中,每个类目都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一个主题在分类法中只能有一个正式位置和分类号),类号是先组式的,各个类目不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是相互关联的和制约的,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等级列举体系,结构清晰,便于理解和掌握,具有很好的系统性和族性检索功能,对文献工作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
五 标记符号
1.间隔符号,读作“点”
间隔符号置于字母段之后,自左至右每三位数字之后加一圆点,当最后一段正好为三位时,其后不必再加圆点。例如:H319.4,TS102.527
特别注意:使用字母标记法的类号,其尾部字母部分不再用“.”分隔。例: TP312PA
TP311.138FOXP
2 a推荐符号
该号只适于A大类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六位经典作家著作的互见分类号之号。根据中图法规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专著,降在A大类集中揭示外,还应按学科内容在有关类目做互见反映,并标记推荐符号。凡类号末尾标记“a“者,应将其排列在类号相同的其他著作之前。例:
《列宁论图书馆》,A267,互见号为G25a。
《实践论》,毛泽东著,A424,互见号为B023a.
3总论复分符号,“—”
该号置于总论复分表号码之前,是总论复分号的前置标识符。凡依总论复分表分,必须标记此符号。例:
《现代天体力学会议文集》,入P139-532
4 ()国家、地区区分号
在分类法中凡可依“世界地区表”或“中国地区表”直接复分的类目,均已在有关类目的注释中注明。除此以外,如果在一般学科类目下也需要进行国家地区复分时,则可以使用相关的地区复分表加以复分,但需用括号()将地区号括起,以示区别。例:
《美国小麦杂交育种经验》,入S512.103.51(712)
5 =时代区分号
在分类法中凡可依“国际时代表”或“中国时代表”直接复分的类目,均已在有关类目的注释中注明。除此之外,如果在一般学科类目下也需要进行时代区分时,也可以使用相关的时代表加以复分,但需在时代号前加“=”号,以示区别。例:
《古代长度计量仪》,入TH711.2=2
6 “”民族、种族区分号
在分类法中凡可依“世界种族与民族表”、“中国民族表”直接复分的类目,均已在有关类目的注释中注明。除此之外,如果在一般学科类目下也需进行中国民族、世界种族与民族区分时,也可以使用“中国民族表”、“世界种族与民族表”加以复分,但需将民族、种族号用双引号“”括起,以示区别。例:
《西藏民族建筑艺术图集》,入TU-882“214”
7 <>通用时间、地点区分号
凡主表中的类目需要依“通用时间、地点表”复分时,将通用时间、地点区分号用尖括号括起,加在主类号之后。例:
冬季温度预报P457.3<114>
城市水质检测X832<333>
8组配符号“:”
在《中图法》中,可以“:”联接两个相关的主类号,组成一个新的组配类号,用以表达一个新的主题概念,如管理心理学为B849:C93.
9辅助符号组合及排列顺序
在类号组合时,有时会涉及几种辅助符号的同时运用。一般来说,一个主类号使用的辅助符号以不超过两上为宜,使用过多,一方容易产生类号涵义的不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排检难度。
辅助符号组合的顺序是:—、()、“”、=、《》。
六《中图法》“使用本”的制定
《中图法》是为适应不同的图书情报机构、类分不同文献的共同需要而编制的,但每个图书馆又有积各自的特点,即使是综合性图书馆、情报所、在藏书重点,藏书规模、读者群等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异,专业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读者对象就更不尽相同了。所以,对于一个具体的图书馆来说,对《中图法》的使用要求也不尽相同。为此,有必要在本馆分类细则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馆性质任务、馆藏规模以及读者需要的使用本。
1选择使用类目的详简程度
根据本馆藏书现状和发展规划,确定文献分类的基本专指度,进而确定类目细分的类级。选择时具体分析,不要“一刀切”,藏书多的类就细分,藏书少的类就粗分。要对重点藏书与非重点藏书、专业藏书与非专业藏书、图书与资料区分对待。
2规定出类目仿分、复分的范围和办法
包括哪一级类目需要仿分、复分,哪一级类目不需要仿分、复分;对连续仿分、复分的注释规定出是全部采用,还是只仿分、复分一个层闪。需要注间的是,对于连续仿分、复分的规定如不拟全部采用,必须按规定仿分的顺序由前到后选择。例如:E271/277规定,“可先仿E270分,再依专类复分表分”,只能选择“只仿E270分”,而不能选择“只仿专类复分表分”分,这样才能保证各图书馆对同一主题的文献取得分类标记的前后一致性,以利于文献资源共享。
3对通用复分表和专类复分表的使用作出选择
控制文献分类标引专指度,不仅决定于主表类级的选择,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复分表的使用情况。有时一个类号经使用复分表后,专指度会增加四、五级。选择时要作出哪些复分表使用、哪些不使用;哪些复分表的子目是全部使用,还是使用到哪一类;哪 一级类目使用复分表,哪 一级类目不再使用复分表;复分表子目中的再细分注释是采用还是不采用等等。
4对交替类目的使用作出选择
一般没有特殊要求的图书馆应遵循类表的规定,专业图书馆和有特殊要求的单位可以根据本馆情况,有选择地启用交替类目。
例如:[S—9] 农业经济 宜入F3
如果是农业图书馆需要启用该类,则去掉[],S-9可仿F3细分,F3变为交替类。
5对文献“集中与分散”的处理作出规定
《中图法》不少类下规定了文献集中分类和分散分类的办法,制定使用本时应用相应的规定。一般综合性图书馆应按分类法的规定处理集中与分散的问题,专业图书馆或有特殊需要的单位,可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通常需要选择的是:工具书的集中与分散、教材的集中与分散、人物专记的集中与分散、特种文献“如标准、专利、图纸”的集中与分散等。
6对某些类下的同类书区分方法作出规定
《中图法》部分类目下有关于同类书区分的说明,如按名称排、按年代排、按届次排、按到馆次序编号等,这是推荐性,各馆是否采用,如何采用,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上述各种情况,都须一一记录在使用上,对于日常分类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处理的方法,应注意积累,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以便大家共同遵守。
七.同类书的区分和书次号的编制
依据《中图法》类分图书,即通过《中图法》的分类体系,把主题内容相同的图书集中在一起,主题内容相关的图书联系在一起,从而将全部图书组织成一个有机的分类管理系统,实现图书的分类排架以及建立图书的分类检索系统。
通过分类使每种图书获得一个或几个分类号,即该书的内容属于一个或几个类。反之,通过分类,在同一类号下汇集了许多相同主题,但不同书名、不同著者、不同出版者的图书,从管理与使用的角度出发,还有必要对同一类号下的图书进一步区分,以达到不同种类的图书有一个个别化的编号。同类书下对特定图书的个别化编号,即通常所说的同类书区分号,简称书次号。书次号使相同类号下的每种图书在分类目录和分类排架中有一确定的位置,从而方便图书的管理和利用。
书次号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类型:
(1)以图书的固有序号为书次号的,如专利文献的专利号,标准的标准号,技术报告的报告号。
(2)以图书的某外部项目的编号为书次号的,如图书的著者编号、书名编号、出版年代编号、会议届次编号等;
(3)以图书的某些内部特征的编号为书次号的,如涉及的人物编号、地名编号、机构编号等;
(4)以图书馆处理图书的先后次序为书次号的,如种次号、登录号等
(5)几种书次号结合为书次号的,一种书次号不能完全实现个别化时,往往需要另一种书次号补充。
(一)种次号及其编制法
简单地说,种次号是根据图书分类时的先后次序,对同类书按种依次给予不同的顺序号而形成的号码。同一类目下,后一种图书的号码是前一种图收号码加“1”。种次号一般著录在分类号的下一行。例如,H31英语。第一种到馆的书是《大学英语》作者是王长生,第二种到馆的书是《英语》,第三种是《新概念英语》等。那它们的索书号依次为:H31/1,H31/2,H31/3……
物理O4
《 普通物理学》,《物理学》,《大学物理》,索书号依次为:O4/1,O4/2,O4/3
种次号的优点是绝对的一书一号,缺点是同类同作者的书分开,而且由于各馆对于同种书处于是的时间次序不同,所取的种次号也不相同,不利于资源共享。
(二)著者号及其编制法
著者号是根据图书责任者的姓名字母与字顺规律特点而形成的号码。
著者号码归纳起来有拼号法和查号法两类:拼号法指无需编制著者号码表,而依据规则取号。如依著者的姓名外文首字母或汉语拼音首字母取号,依据四角号码规则取号。这种方法往往会造在过多的重码,故一般较少采用。查号法指依据事先编制好的著者号码表取号,著者号码表如美国的《克特著者号码表》、俄国的《哈芙金娜著者号码表》、日本的《植村长三郎著者号码表》、我国的《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等。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规范控制性,有利于集中编目和在版编目,有利于标准化和资源共享。
(三)著者号或种次号的再区分问题
同一类图书下,使用种次号或著者号区分后,相当一部分图书已经实现了一个物理单元的个别化编号,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图书,如集中分类和给种次号的多卷书或丛书,按著者号给号时,同一类下同一著者的不同著作、同一著者的不同版本、译本等,都还末实现一个物理单元的个别化。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再区分。
例 :……
八.互见分类和分析分类
1 互见分类(附加分类)
指一种文献除按其全部内容或重点内容进行分类外,再对其中的非重点内容,或因分类规则所限,没有得以揭示的其他整体性内容进行分类。需要作互见分类的文献主要有三种:一是文献内容具有多学科属性,二是文献中有若干个并列的主题,三是因分类法规定按某种形式集中文献,而不能揭示其学科属性的。
2 分析分类
是指对文献的局部内容进行分类,如:对整套文献中的某一种,对文献单元中的某一知识单元进行分类。例如丛书。
互见分类和分析都是对文献整体分类的补充,是提高文献分类标引深度的主要手段。由于一种文献从不同的学科属性或以不同的研究对象在分类检索系统中重复反映,增加了检索途径,可以使文献得到充分的揭示和利用。
九 检索工具的组织
由于现在图书馆大都采用了计算机检索,那么我们传统的检索工具卡片了就取消了。但是考虑到中学图书馆在现代化条件的限制,可能还有很多图书馆还在使用卡片目录。
一般来说卡片目录有几套视各个图书馆的具体情而定。一般来说有三套公务目录和三套读者目录。也可以公务目录和读者目录合用。也就有三套目录就行。
这三套目录就是分类目录,书名目录和著者目录。
分类目录按分类法给的类号的次序排列,分类号相同的再按书次号大小排列。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关于互见卡和参